作者:黄小配 | 成书时期:清末-民国 | 章节:共1部 |
《同治皇帝》作者及书籍简介 核心答案:《同治皇帝》一书的作者是赵辉,该书由中国社会出版社于1999年4月出版,全书共876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同治皇帝的一生,展现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幸运与可悲,以及“同治中兴”背后的复杂历史背景。 一、作者简介 赵辉,作为一位专注于历史题材创作的作家,他对于清朝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撰写《同治皇帝》一书时,赵辉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将同治皇帝的一生及其执政时期的风云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风格严谨、文笔流畅,深受读者喜爱。通过《同治皇帝》一书,赵辉成功地将同治皇帝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皇帝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书籍内容简介 《同治皇帝》一书以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的一生为线索,全面而深入地描绘了他在位期间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以及个人成长与心路历程。全书共分为多个章节,从同治皇帝的出生、成长,到其即位后的政治斗争、内外交困,再到其晚年的自暴自弃、游戏人生,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描绘。 1. 同治皇帝的幸运与可悲 同治皇帝是幸运的,他生为皇储,自幼便享受着无上的荣耀和尊贵。然而,他又是可悲的。尽管他有着振兴大清、恢复先祖荣耀的雄心壮志,但时代却不允许他实现这一梦想。母后的强势干政、朝臣的勾心斗角、外敌的虎视眈眈,都让他在政治上感到无望。于是,他在政治上无望之际转而自暴自弃、游戏人生,试图在花街柳巷中寻找自己在高贵宫廷中无法找到的东西。这种转变不仅让他的个人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也让清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 2. “同治中兴”的雅誉与背后的复杂历史 尽管同治皇帝在政治上并无显著作为,但他却有一个“同治中兴”的雅誉。这一雅誉的背后,是清朝统治者在内外交困之下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革和调整。然而,这些改革和调整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清朝的统治危机。相反,它们只是暂时掩盖了矛盾和问题,为后来的更大危机埋下了伏笔。赵辉在书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同治中兴”背后的复杂历史和深刻矛盾,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斗争。 3. 同治皇帝的个人成长与心路历程 除了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外,《同治皇帝》一书还详细叙述了同治皇帝的个人成长与心路历程。从幼时的懵懂无知到即位后的雄心壮志,再到后来的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同治皇帝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变化。赵辉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同治皇帝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历程。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位皇帝的一生,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帝王在面对国家危局时的无奈和挣扎。 三、书籍评价与影响 《同治皇帝》一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清朝历史文学的创作领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同治皇帝及其执政时期历史的重要窗口。该书以其严谨的历史态度、生动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历史思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豆瓣网上该书评分高达8.2分,足见其在读者心中的地位。许多读者认为,该书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佳作,更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晚清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和社会万象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 此外,《同治皇帝》一书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历史小说家和学者都从中汲取灵感和素材进行创作和研究。该书不仅为后人研究晚清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也为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同治皇帝》是一部集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于一体的佳作。它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情节展现了同治皇帝的一生及其执政时期的风云变幻。该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清朝历史的重要窗口,也为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洪秀全演义(作者:黄小配)作者和书籍简介 2000字 《洪秀全演义》作者及书籍简介 《洪秀全演义》的作者为黄小配(又名黄世仲)。 一、作者简介 黄小配,本名黄世仲,字小配,又以黄帝苗裔、禺山世次郎等别名知名,是一位活跃于清末民初的广东番禺(今广州市番禺区)小说家、革命家、宣传家。他出生于1872年,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早年曾到南洋谋生。1902年,黄小配回香港、广东办报,积极宣传反清革命,并担任过多种革命报刊的主编或参与编辑工作。1905年,他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民团副团长。然而,不幸的是,他后来被军阀陈炯明杀害,终年40岁。 黄小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他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便是《洪秀全演义》。此外,他还著有《廿载繁华梦》、《大马扁》、《宦海升沉录》(又名《袁世凯》)等富有深度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文学形式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对保皇派和立宪派的政治主张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展现了黄小配的文学才华和革命精神。 二、书籍简介 《洪秀全演义》,又名《洪秀全》、《太平天国演义》,是黄小配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写于1895年后,1905年起连载于香港《有所谓报》和《少年报》,1906年香港《中国日报》印行单行本。全书共五十四回,取材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和有关的笔记传说,以深入剖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面为背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1. 故事背景与情节 故事发生在清道光帝统治年间,当时国际上有外国列强窥探中原,朝廷里有奸相穆彰阿专权。穆彰阿大权在握,为所欲为,使得朝野上下一片混乱。穆彰阿得知太子琏对他颇为不满,便借机进谗言诬陷太子;道光帝听信谗言,将太子赐死。在此背景下,浙江人钱江料知天下有变,便到处游走,想结交大批豪杰壮士共同举事,匡正天下。他先后结识了洪秀全、洪仁达、冯云山等人,众人立誓共同图谋报国。钱江策划让洪秀全等人借说教的名义到广西招兵买马,最终在金田举起义旗,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 起义军势不可挡,大败清军,基本上控制了广西局面。然而,在战斗中,冯云山不幸中流弹身亡。洪秀全命杨秀清留守广西,亲率大军杀奔湖南,大获全胜,攻下长沙、岳州。但萧朝贵在争战中身亡。此时,咸丰帝即位,他昏聩无能,加剧了朝廷的混乱。钱江等把隐现“太平”二字的玉石献给洪秀全,推举他为天王。国名天国,国号太平。天王率军东征,相继攻克安庆、金陵,定都金陵,改名天京。然而,洪秀全在踌躇满志之际,不听从钱江等人的劝告,分封诸王,大修国制,改订刑章,虽然秩序井然,但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2. 主题与思想 《洪秀全演义》通过肯定和歌颂太平天国革命来宣传反帝反清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小说开头便斥责清王朝统治的腐朽、黑暗,对晚清封建统治集团投靠外敌、欺压人民的反动本质大加鞭挞,而对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尽情颂扬,塑造了一批太平天国将士的英雄形象。同时,小说还虚构了一个太平天国的军师钱江,他足智多谋,提出很多资产阶级的主张,对太平天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主要人物的虚构有悖于历史小说创作的原则,但作者却借以宣传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3. 艺术特色 《洪秀全演义》在结构上取法于《三国演义》,以事件为主线组织故事,表现人物。虽然头绪繁多,但写得有条不紊,多侧面、多方位地展现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壮阔场面。在人物刻划上,也颇见功力。作者善于从语言、行动中有发展地揭示性格,而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空洞议论。如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李秀成、陈玉成、洪宣娇、钱江等人的形象都比较饱满、感人。 此外,全书充满革命爱国激情和悲壮气氛,语言流畅,详略得宜,是晚清历史小说中的一部名著。它不仅展现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壮阔场面和英雄人物的形象,更通过深入剖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洪秀全演义》是一部集历史、文学、思想于一体的佳作。它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情节展现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壮阔场面和英雄人物的形象,同时深入剖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和社会万象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