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已经死了两千二百多年的人,今天突然冒出来,要重提旧事,听起来挺骇人的。但没办法,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按照惯例,先自报家门:在下韩信,秦末汉初人,籍贯淮阴,在历史上小有名气。这我要感谢武帝时那个叫司马迁的太史公,是他给我立的传。但我对他也有不小的意见。第一:他让张良位列“世家”,却把我排在“列传”里,分明是轻视我。我哪一点比不上他?就是把我放在“本纪”里也不为过——项羽和刘邦是什么货色,他们都能进,我为什么不能?第二:他写我的时候,我已经死去一百多年了,尽管他跋山涉水寻访考证,哪里还能翔实地知道“从前”的我的故事?所以他在《史记》中对我的记载只能说是一鳞半爪,遗漏了很多细节,甚至在某些事件的记述上还存在谬误。以上两点,也正是我今天要出来说几句的原因,以正视听。
我想从我十八岁那年说起。那年秋天,与我相依为命的母亲积劳成疾,溘然长逝。我怀着巨大的悲痛,把母亲安葬了。在墓前守孝三天后,我回到了家中。看着四壁萧然、一贫如洗的家,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仿佛在一瞬之间,我长大了,我决心撑起这个家。但我很快又陷入了迷惘。因为我发现,我除了会读书外,其余什么都不会——母亲在世时,很少让我插手稼穑之事,她希望我通过苦读,将来能谋个一官半职,出人头地,显亲扬名。
但第二天,我还是硬着头皮开始跟镰刀锄头、菽麦谷黍、柴米油盐打交道了。一个男人,有手有脚,总不能被活活饿死吧?说到这里,我就要来纠正一下太史公在《史记》中对我的描述了。他说我“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甚至还说我在河边垂钓时,一连十几天都是吃的一位漂母施舍的饭菜。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你们想想看,我有书要读,有活要干,哪有闲工夫一连十几天都去钓鱼?我有病呀我?!当然,我也不否认我去钓过鱼,但那只有半天时间,而且是两回事。那天中午,我一边吃饭一边翻阅竹简,突然看到了姜子牙“直钩垂钓愿者上”的故事。我就突发奇想,也扛了根鱼竿去垂钓,希望能像姜子牙那样,遇上个周文王之类的人物,“载与俱归”。我自信我的文韬武略并不比姜子牙逊色。篡改一下你们前两年比较时兴的那句“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就是:我很穷,但是我很有学问。我满怀信心和希望,庄重虔诚地把鱼竿伸向了河中央。看着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的水波,我浮想联翩。但是直到黄昏日落,也没个王侯将相从我身边经过,倒遇上几个过路人骂我神经病。我知道我的想法和做法极其荒唐了。懊悔之余,又想:总不能空手而归吧?于是我把鱼钩扳弯,穿上鱼饵,专心垂钓。夕阳倏忽一下钻下去的时候,我拎上来了一条大鲤鱼,回家后美餐了一顿。从那以后,我不再胡思乱想了。白天,我耘田绩麻;晚上,我秉烛苦读。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公元前209年,我也二十岁了。八月的一天,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入了我的耳朵: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反对暴秦了,而且势如破竹,已经攻占了二十几座城池。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无疑是个喜讯。我再也不用悲叹满腹经纶而无用武之地了。我相信,乱世出英雄,而我,将成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我很快收拾好行装,只等过了母亲的忌日,就北上从戎。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我学了些剑术。但我最终没有去。因为我听到了“起义”的一些内幕。陈胜领导这次“起义”,客观上的原因是天降暴雨,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怕掉脑袋;而主观上的原因则是他不信王侯将相会有种,对世袭制表示怀疑和拒绝。这当然很豪迈,但他接下去的做法却暴露了他内心的虚弱与自卑。他先是把一块写有“陈胜王”的白绫塞进鱼腹,后又唆使那个吴广夜晚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以此煽惑人心。他玩的完全是一种鸡鸣狗盗的手段。他这样做的目的,岂不是也想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天权神授的龙种?我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靠装神弄鬼起家的陈胜。他的政权肯定长不了。我的预言很快得到了应验。他一拿下陈县,就迫不及待地自称陈王了。没多久,军中闹内讧,他被车夫庄贾暗杀了,搞得身首异处,惨兮兮的。“张楚”政权随即土崩瓦解。
从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陈胜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振臂一呼,掀起了抗秦的狂波巨澜。项梁和项羽叔侄俩从会稽起兵了。刘邦也在沛县举事了……秦王朝已岌岌可危。这是它自取灭亡,能怪谁呢?要怪就怪嬴政这家伙了。他好不容易打下了江山,却不懂得好好珍惜。焚书坑儒,筑长城,建阿房宫,修骊山墓……其残暴奢靡,令人发指。他是一动不动地躺在骊山老墓中了,他的小儿子胡亥却变本加厉,肆意妄为,比起老子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关于暴秦,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有目共睹。在我之后的贾谊写过一篇题为《过秦论》的政论文,把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得入木三分,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经典: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当权者应该引以为戒。
陈胜垮台后,就属项梁领导的那支军队声势最为浩大了,兵多将广,攻城略地势不可挡。各路人马纷纷投奔他项字旗下,像陈婴、黥布、吕臣等。那时的我对项梁和项羽并不了解,只听说他们一个是项燕的儿子,一个是项燕的孙子。项燕这个人我挺佩服的,他是楚国的骁将,征战沙场几十年,屡建奇功,最后虽然败在秦将王翦手下,但死的时候毫不畏惧,表现出了一个职业军人的英勇气概。“虎门无犬子”,我想他的子孙也不会差到哪去,便决定投奔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