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智度论》第四十五卷


释富楼那品第十五


【经】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所以为摩诃萨!”


佛言:“便说!”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言:“是菩萨大庄严,是菩萨发趣大乘,是菩萨乘于大乘;以是故,是菩萨名摩诃萨。”


舍利弗语富楼那言:“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富楼那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不分别为尔所人故,住檀波罗蜜,行檀波罗蜜;为一切众生故住檀波罗蜜,行檀波罗蜜。不为尔所人故,住尸罗波罗蜜,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一切众生故,住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大庄严,不齐限众生,‘我当度若干人,不度余人’,不言‘我令若干人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人不至’,是菩萨摩诃萨普为一切众生故大庄严。复作是念:‘我当自具足檀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檀波罗蜜;自具足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自具足般若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所有布施应萨婆若心,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大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不向声闻、辟支佛地。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大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是诸施法信忍欲,是名行檀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大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勤修不息,是名行檀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大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摄心不起声闻、辟支佛意,是名行檀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大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观诸法如幻,不得施者,不得施物,不得受者,是名行檀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大庄严。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不取不得诸波罗蜜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檀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诸法信忍欲,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勤修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不受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禅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观一切法如幻,亦不念有是戒,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以是故名大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檀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不受声闻、辟支佛心,但受萨婆若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身心精进,不休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摄心一处,虽有苦事,心不散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禅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观诸法空,无作者,无受者,若有诃骂割截者,心如幻如梦,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时,不令身心懈怠,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檀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始终具足清净持戒,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修行忍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摄心离欲,入诸禅定,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禅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不取一切诸法相,于不取相亦不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定心布施,不令心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檀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持戒,禅定力故,破戒诸法不令得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慈悲定故,忍诸恼害,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禅不味不著,常求增进,从一禅至一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一切法无所依止,亦不随禅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内外所有,无所爱惜,不见与者、受者及以财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檀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持戒、破戒二事不见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不见诃者、骂者,打者、杀者,亦不见用是空能忍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观诸法毕竟空,以大悲心故,行诸善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入禅定,观诸禅离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


“舍利弗,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大庄严。是大庄严菩萨,十方诸佛欢喜,于大众中称名赞叹:某世界某菩萨摩诃萨大庄严,成就众生,净佛世界!”  


【论】释曰:富楼那闻上二大弟子说摩诃萨义,而佛可言善哉;又富楼那佛大众中赞叹法师之上,复欲说摩诃萨义,白佛言:我亦乐说!佛即听许。


问曰: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主,舍利弗应问须菩提,今何故乃问富楼那?


答曰:此二人同是婆罗门,俱以母字为名,此二人佛法中俱大。舍利弗智慧中大;富楼那说法种种庄严,牵引众情,说法中大。是故二人等,等故于佛前共论。又富楼那先已共舍利弗论议,善能相答,如七车譬喻经中说,已共为亲厚,好共论理;须菩提无是因缘。又富楼那说摩诃萨义,是故应问。云何乃问须菩提所说摩诃萨义者?所谓是人大庄严,如人远行,重有资粮,又如破贼,备诸器仗;是菩萨亦如是,欲破魔人烦恼贼故,行六波罗蜜以自庄严。是人无量劫久住生死,集诸福德、智慧以为资粮,三种乘中为趣大乘故,发心行六波罗蜜,乘是大乘。


舍利弗问富楼那:声闻、辟支佛亦趣道,何以不名大庄严,而但说菩萨大庄严?富楼那答言:声闻、辟支佛虽行布施等六事,有量有限,自为度身,及余众生可度者度,是故不名大庄严。菩萨所度,不分别、不齐限为若干众生故,布施乃至智慧,不作是念:‘我度若干人令得三乘,不能度若干人;令若干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干人不能度。’菩萨作是庄严,令一切众生尽入大乘作佛。菩萨行大庄严,自行檀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问曰:云何名大庄严?


答曰:为度众生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行诸善福功德者,略说是六波罗蜜。如富楼那次第说:


若菩萨为一切智慧故,行檀波罗蜜,是福德共一切众生。共者,此布施福德,我及众生共等,我以此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者,于此福德,不求人王、天王、世间禅定乐;为众生,乃至涅槃乐亦不求,持此果报,尽为度众生故求佛法。如是等相,是名檀波罗蜜大庄严。是菩萨行布施时,若见诸辟支佛、阿罗汉现大神通,得漏尽,入涅槃,于中不贪不著,一心修佛道,是名檀波罗蜜生尸罗波罗蜜。布施时,有人恶口骂詈,刀杖毁害,所不应乞者而强乞,不瞋不悔,入诸法相中,所谓毕竟空,是名檀波罗蜜生羼提波罗蜜。行布施时,和合财物、守护施彼,心身不懈不息,是名檀波罗蜜生毗梨耶波罗蜜。布施时,一心念佛,念诸佛法,不令声闻、辟支佛心入;因是布施,即入禅定,是名檀波罗蜜生禅波罗蜜。布施时,菩萨作是念:施者、受者、财物,因缘和合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如幻、如梦。众生空故,无受者,无施者;法空故,无财物,是名檀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若菩萨为一切智故,不取诸波罗蜜相,而能行诸波罗蜜,是名菩萨大庄严。此中一波罗蜜,遍生诸波罗蜜,此经中自分别其义。古今语异,义不了故,助分别说,开论义门。余五波罗蜜,亦应如是随义说。


问曰:何以但檀波罗蜜中说生六波罗蜜,余波罗蜜中但说生五?


答曰:若后五波罗蜜中,各各生六,亦无咎。六波罗蜜非一时,非一念法,无量劫中,集六种功德和合,名为六波罗蜜。先生小,后生中、大,有何咎?一切诸法皆初小后大,以是故,诸余波罗蜜各各应生六。


复次,一切诸佛说法时,檀波罗蜜为初门。如经中说:佛常初为众生说布施,说持戒,说生天,说五欲味,先说世间苦恼,道德利益,后为说四谛。以是故,初说檀。


问曰:佛何以说檀为初门?


答曰:摄众生法,无过于檀;大小贵贱,乃至畜生,檀皆摄之;乃至怨家得施则为中人,中人得施则成亲善。诸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功德具足,所愿如意,皆从布施得。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众生。又能令众生欢喜柔软,可任得涅槃。如是等义,故檀波罗蜜为初。


问曰:富楼那何以故说一波罗蜜中,生诸波罗蜜为大庄严?


答曰:是波罗蜜各各别,行力势少,譬如兵人未集,则无战力;若大军都集庄严,执持器仗,则能破敌。菩萨亦如是,六波罗蜜一时庄严,能破诸烦恼魔人贼,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说一波罗蜜中具诸波罗蜜。十方诸佛称名赞叹,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如先说。


【经】慧命舍利弗问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富楼那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中,以慈广大、无二、无量、无怨、无恨、无恼心行,遍满一方、二三四方、四维、上下,遍一切世间;悲、喜、舍心,亦如是。是菩萨入禅时、起时,诸禅、无量心及枝,共一切众生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禅波罗蜜发趣大乘。是菩萨摩诃萨住禅无量心,作是念:‘我当得一切种智,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当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檀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修初禅,住初禅,二、三、四禅亦如是;不受余心,所谓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诸禅,作是念:‘我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当说法,是诸心欲乐忍,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诸禅,诸善根回向萨婆若,勤修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四禅及枝,观无常相、苦相、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共一切众生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慈心,作是念‘我当安乐一切众生’入悲心,‘我当拔济一切众生’入喜心,‘我当度一切众生’入舍心,‘我当令一切众生得诸漏尽’。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檀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是诸禅无量心,不向声闻、辟支佛地,但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四无量心,不贪声闻、辟支佛地,但忍乐欲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羼提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行四无量心,但行清净行,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四无量心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入禅、入无量心时,亦不随禅无量心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方便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一切种修四念处,乃至一切种修八圣道分;一切种修三解脱门,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内空中智慧,用无所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智慧,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中,不乱不定智慧,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非常、非无常智慧,非乐、非苦,非实、非空,非我、非无我智慧,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用无所得故。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智,不行过去世,不行未来世,不行现在世,亦非不知三世,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用无所得故。


“复次,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智,不行欲界,不行色界,不行无色界;亦非不知欲界、色界、无色界,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智,不行世间法,不行出世间法;不行有为法,不行无为法;不行有漏法,不行无漏法;亦非不知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无为,有漏、无漏法,用无所得故。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论】问曰:六波罗蜜中,若逆说,则应说般若波罗蜜,次说禅;若顺,应先说檀波罗蜜。今何以乃说禅波罗蜜为首?


答曰:发大庄严,无有众生能破坏者。若菩萨无禅定,心未离欲,虽行余波罗蜜则易坏;行禅波罗蜜,能入慈无量,是时无能坏。如说行慈三昧者,刀不能伤,水火不害;亦有神通力种种变化,能发大庄严。如佛说鸟无两翼,不能飞翔;菩萨无神通力,不能发大庄严。入禅波罗蜜中,能生慈无量;五神通故,物无能伤。以是故,今此说禅波罗蜜为首。


问曰:四禅中有种种功德,皆可行六波罗蜜。今何以但说四无量心中行六波罗蜜?


答曰:四无量心,取众生相,缘众生。菩萨常为众生故行道,是四无量等中有慈悲心,能利益众生;余八背舍、九次第等,无如是利益。


问曰:菩萨住五神通,能广利益众生,何以故不说?


答曰:大悲是菩萨根本。又五神通先已说,后当说四无量心。说故,今不说。若菩萨但行四无量心,不名发趣大乘;六波罗蜜和合故,名为发趣大乘。四无量心生六波罗蜜,富楼那此中自说因缘。


问曰:云何一切种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


答曰:有二种:信行性、法行性。信行性观无常苦,或但观无常,或但观苦;法行性人观空、无我,或但观空,或但观无我。菩萨度众生故,一切门皆修皆学。复次,发大乘者,以十八空,破十八种法,亦舍是十八种空智慧。


复次,若菩萨观诸法常定,亦不取定相,是名不定不乱智慧。


复次,畏堕常、乐颠倒故,不观诸法常、乐等;畏堕断灭故,不观无常等。


复次,若菩萨三世、三界中智慧,不观、不行、不取相,知皆虚妄而不堕无明。


复次,世间、出世间中,亦非智、非不智:非智者,空故,无定相故,毕竟清净故;非不智者,观无常、苦、空等,入般若波罗蜜空故。非不行智,不行者,遮见、断法爱,离依止故。无非智者,是中无愚痴,异于凡夫故。又行者,持戒、修禅定,习诸观,云何言非智?如佛利众生经中说:


行者舍诸法,亦不依止慧,亦无所分别,是为决定智!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