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智度论》第十八卷


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


【经】“于一切法不著故,应具足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云何名般若波罗蜜?


答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问曰:若尔者,不应名为波罗蜜。何以故?未到智慧边故。


答曰:佛所得智慧是实波罗蜜,因是波罗蜜故,菩萨所行亦名波罗蜜,因中说果故。是般若波罗蜜,在佛心中变名为一切种智。菩萨行智慧,求度彼岸,故名波罗蜜;佛已度彼岸,故名一切种智。


问曰:佛一切诸烦恼及习已断,智慧眼净,应如实得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未尽诸漏,慧眼未净,云何能得诸法实相?


答曰:此义后品中当广说,今但略说。如人入海,有始入者,有尽其源底者,深浅虽异,俱名为入。佛、菩萨亦如是,佛则穷尽其底;菩萨未断诸烦恼习,势力少故,不能深入。如后品中说譬喻:如人于暗室燃灯,照诸器物,皆悉分了,更有大灯,益复明审。则知后灯所破之闇,与前灯合住;前灯虽与暗共住,而亦能照物。若前灯无暗,则后灯无所增益。诸佛、菩萨智慧亦如是;菩萨智慧虽与烦恼习合,而能得诸法实相,亦如前灯亦能照物;佛智慧尽诸烦恼习,亦得诸法实相,如后灯倍复明了。


问曰:云何是诸法实相?


答曰:众人各各说诸法实相,自以为是。此中实相者,不可破坏,常住不异,无能作者。如后品中佛语须菩提:“若菩萨观一切法,非常非无常,非苦非乐,非我非无我,非有非无等,亦不作是观,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是义,舍一切观,灭一切言语,离诸心行,从本已来,不生不灭如涅槃相;一切诸法相亦如是,是名诸法实相。如赞般若波罗蜜偈言:


“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


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


如虚空无染,无戏无文字,若能如是观,是即为见佛。


若如法观佛,般若及涅槃,是三则一相,其实无有异。


诸佛及菩萨,能利益一切,般若为之母,能出生养育。


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一切,众生之祖母。


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力,为之立异字。


若人得般若,议论心皆灭;譬如日出时,朝露一时失。


般若之威德,能动二种人:无智者恐怖,有智者欢喜。


若人得般若,则为般若主,般若中不著,何况于余法?


般若无所来,亦复无所去,智者一切处,求之不能得。


若不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亦名被缚。


若人见般若,是则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


是事为希有,甚深有大名,譬如幻化物,见而不可见。


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解脱涅槃道,皆从般若得。


言说为世俗,怜愍一切故,假名说诸法,虽说而不说。


般若波罗蜜,譬如大火焰,四边不可取,无取亦不取,


一切取已舍,是名不可取,不可取而取,是即名为取。


般若无坏相,过一切言语,适无所依止,谁能赞其德?


般若虽叵赞,我今能得赞,虽未脱死地,则为已得出!”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