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智度论》


释初品中舍利弗因缘


【经】佛告舍利弗:


【论】问曰: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法,佛何以故告舍利弗而不告菩萨?


答曰:舍利弗于一切弟子中,智慧最第一,如佛偈说:


“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


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


复次,舍利弗智慧多闻,有大功德。年始八岁,诵十八部经,通解一切经书义理。是时,摩伽陀国有龙王兄弟:一名姞利,二名阿伽和罗。降雨以时,国无荒年,人民感之,常以仲春之月,一切大集至龙住处,为设大会,作乐谈义,终此一日。自古及今,斯集未替,遂以龙名以名此会。此日常法,敷四高座:一为国王,二为太子,三为大臣,四为论士。尔时,舍利弗以八岁之身,问众人言:“此四高座,为谁敷之?”众人答曰:“为国王、太子、大臣、论士。”是时,舍利弗观察时人婆罗门等,神情瞻向,无胜己者,便升论床,结跏趺坐。众人疑怪,或谓愚小无知,或谓智量过人。虽复嘉其神异,而犹各怀自矜,耻其年小,不自与语,皆遣年少弟子传言问之。其答酬旨趣,辞理超绝!时诸论师叹未曾有,愚智大小一切皆伏。王大欢喜,即命有司封一聚落,常以给之。王乘象舆,振铃告言,宣示一切,十六大国、六大城中无不庆悦。是时,吉占师子,名拘律陀,姓大目揵连,舍利弗友而亲之。舍利弗才明见贵,目揵连豪爽取重。此二人者,才智相比,德行互同;行则俱游,住则同止;少长缱绻,结要终始。后俱厌世,出家学道,作梵志弟子,精求道门,久而无征,以问于师。师名删阇耶,而答之言:“自我求道,弥历年岁,不知为道果无耶?我非其人耶?而亦不得!”他日其师寝疾,舍利弗在头边立,大目连在足边立,喘喘然其命将终,乃愍尔而笑。二人同心,俱问笑意,师答之言:“世俗无眼,为恩爱所侵。我见金地国王死,其大夫人自投火𧂐,求同一处,而此二人行报各异,生处殊绝。”是时,二人笔受师意,欲以验其虚实。后有金地商人,远来摩伽陀国,二人以疏验之,果如师语。乃怃然叹曰:“我等非其人耶?为是师隐我耶?”二人相与誓曰:“若先得甘露,要必同味。”是时,佛度迦葉兄弟千人,次游诸国,到王舍城,顿止竹园。二梵志师闻佛出世,俱入王舍城,欲知消息。尔时,有一比丘,名阿说示(五人之一),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舍利弗见其仪服异容,诸根静默,就而问言:“汝谁弟子?师是何人?”答言:“释种太子厌老病死苦,出家学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我师也。”舍利弗言:“汝师教授为我说之!”即答偈曰:


“我年既幼稚,受戒日初浅,岂能演至真,广说如来义!”


舍利弗言:“略说其要!”


尔时,阿说示比丘说此偈言:


“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


舍利弗闻此偈已,即得初道,还报目连。目连见其颜色和悦,迎谓之言:“汝得甘露味耶?为我说之!”舍利弗即为其说向所闻偈,目连言:“更为重说!”即复为说,亦得初道。二师与二百五十弟子,俱到佛所。佛遥见二人与弟子俱来,告诸比丘:“汝等见此二人,在诸梵志前者不?”诸比丘言:“已见!”佛言:“是二人者,是我弟子中,智慧第一、神足第一弟子。”大众俱来,以渐近佛,既到稽首,在一面立,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法中欲出家受戒!”佛言:“善来比丘!”即时须发自落,法服著身,衣钵具足,受成就戒。过半月后,佛为长爪梵志说法时,舍利弗得阿罗汉道。所以半月后得道者,是人当作逐佛转 轮师,应在学地,现前自入诸法,种种具知,是故半月后得阿罗汉道。如是等种种功德甚多,是故舍利弗虽是阿罗汉,佛以是般若波罗蜜甚深法,为舍利弗说。


问曰:若尔者,何以初少为舍利弗说?后多为须菩提说?若以智慧第一故应为多说,复何以为须菩提说?


答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须菩提于弟子中,得无诤三昧最第一。无诤三昧相,常观众生不令心恼,多行怜愍。诸菩萨者,弘大誓愿以度众生,怜愍相同,是故命说。


复次,是须菩提好行空三昧,如佛在忉利天,夏安居受岁已,还下阎浮提。尔时,须菩提于石窟中住,自思惟:“佛从忉利天来下,我当至佛所耶?不至佛所耶?”又念言:“佛常说:若人以智慧眼观佛法身,则为见佛中最。”是时,以佛从忉利天下故,阎浮提中四部众集,诸天见人,人亦见天。坐中有佛,及转轮圣王、诸天大众,众会庄严,先未曾有!须菩提心念:“今此大众,虽复殊特,势不久停,磨灭之法,皆归无常。”因此无常观之初门,悉知诸法空无有实;作是观时,即得道证。尔时,一切众人,皆欲求先见佛,礼敬供养。有华色比丘尼,欲除女名之恶,便化为转轮圣王及七宝千子,众人见之,皆避坐起去。化王到佛所已,还复本身,为比丘尼最初礼佛。是时,佛告比丘尼:“非汝初礼,须菩提最初礼我。所以者何?须菩提观诸法空,是为见佛法身,得真供养,供养中最,非以致敬生身为供养也。”以是故,言须菩提常行空三昧,与般若波罗蜜空相相应,是故佛命令说般若波罗蜜。


复次,佛以众生信敬阿罗汉诸漏已尽,命之为说,众得净信故。诸菩萨漏未尽,若以为说,诸人不信。以是故,与舍利弗、须菩提,共说般若波罗蜜。


问曰:何以名舍利弗?为是父母所作字?为是依行功德立名?


答曰:是父母所作名字。于阎浮提中第一安乐,有摩伽陀国,是中有大城名王舍,王名频婆娑罗,有婆罗门论议师,名摩陀罗。王以其人善能论故,赐封一邑,去城不远。是摩陀罗遂有居家,妇生一女,眼似舍利鸟眼,即名此女为舍利。次生一男,膝骨粗大,名拘絺罗(拘絺罗此言大膝)。是婆罗门既有居家,畜养男女,所学经书,皆已陈故,不复业新。是时,南天竺有一婆罗门大论议师,字提舍,于十八种大经,皆悉通利。是人入王舍城,头上戴火,以铁鍱鍱腹。人问其故,便言:“我所学经书甚多,恐腹破裂,是故鍱之。”又问:“头上何以戴火?”答言:“以大闇故。”众人言:“日出照明,何以言闇?”答言:“闇有二种:一曰、日光不照,二者、愚痴闇蔽。今虽有日明,而愚痴犹黑。”众人言:“汝但未见婆罗门摩陀罗,汝若见者,腹当缩,明当闇。”是婆罗门径至鼓边,打论议鼓。国王闻之,问:“是何人?”众臣答言:“南天竺有一婆罗门,名提舍,大论议师,欲求论处,故打论鼓。”王大欢喜,即集众人而告之曰:“有能难者,与之论议!”摩陀罗闻之自疑:“我以陈故,不复业新,不知我今能与论不?”僶俯而来。于道中见二特牛,方相抵触,心中作想:“此牛是我,彼牛是彼,以此为占,知谁得胜?”此牛不如,便大愁忧而自念言:“如此相者,我将不如。”欲入众时,见有母人,挟一瓶水,正在其前,躄地破瓶,复作是念:“是亦不吉。”甚大不乐。既入众中,见彼论师颜貌意色,胜相具足,自知不如。事不获已,与共论议。论议既交,便堕负处。王大欢喜:“大智明人远入我国,复欲为之封一聚落。”诸臣议言:“一聪明人来,便封一邑,功臣不赏,但宠语论,恐非安国全家之道!今摩陀罗论议不如,应夺其封以与胜者。若更有胜人,复以与之。”王用其言,即夺与后人。是时,摩陀罗语提舍言:“汝是聪明人,我以女妻汝,男儿相累。今欲远出他国,以求本志。”提舍纳其女为妇。其妇怀妊,梦见一人,身披甲胄,手执金刚,摧破诸山,而在大山边立。觉已,白其夫言:“我梦如是。”提舍言:“汝当生男,摧伏一切诸论议师。唯不胜一人,当与作弟子。”舍利怀妊,以其子故,母亦聪明,大能论议。其弟拘絺罗,与姊谈论,每屈不如;知姊所怀子,必大智慧,未生如是,何况出生?即舍家学问,至南天竺,不暇剪爪,读十八种经书,皆令通利,是故时人名为长爪梵志。姊子既生,七日之后,裹以白毡,以示其父。其父思惟:“我名提舍,逐我名字,字为忧波提舍(忧波此言逐提舍星名)。”是为父母作字。众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为舍利弗(弗者秦言子也)。


复次,舍利弗世世本愿,于释迦文尼佛所作智慧第一弟子,字舍利弗。是为本愿因缘名字,以是故名舍利弗。


问曰:若尔者,何以不言忧波提舍,而但言舍利弗?


答曰:时人贵重其母,于众女人中聪明第一,以是因缘故称舍利弗。


【经】“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论】菩萨摩诃萨义,如先赞菩萨品中说。


问曰:云何名一切种?云何名一切法?


答曰:智慧门名为种。有人以一智慧门观,有人以二、三、十、百、千、万乃至恒河沙等阿僧祇智慧门观诸法。今以一切智慧门入一切种,观一切法,是名一切种。如凡夫人三种观,欲、离欲、离色故:观欲色界粗恶、诳惑、浊重。佛弟子八种观:无常、苦、空、无我、如病、如痈、如箭入体、恼患。是八种圣观,入四圣谛中,为十六行之四。十六者,观苦四种:无常、苦、空、无我。观苦因四种:集、因、缘、生。观苦尽四种:尽、灭、妙、出。观道四种:道、正、行、迹。出入息中复有十六行:一、观入息,二、观出息,三、观息长息短,四、观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者、受诸心行,九、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散坏,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复有六种念:念佛者,佛是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如是等十号;五念如后说。世智、出世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智,如是等智慧知诸法,名为一切种。一切法者,识所缘法,是一切法。所谓眼识缘色、耳识缘声、鼻识缘香、舌识缘味、身识缘触、意识缘法,缘眼、缘色、缘眼识,乃至缘意、缘法、缘意识,是名一切法,是为识所缘法。


复次,智所缘法,是一切法。所谓苦智知苦、集智知集、尽智知尽、道智知道,世智知苦、集、尽、道及虚空、非数缘灭,是为智所缘法。


复次,二法摄一切法:色法、无色法,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法、无对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心相应、心不相应,业相应、业不相应(心法中除思余尽相应业即是思故除),近法、远法等。如是种种二法,摄一切法(现在及无为是为近法,未来、过去是名远法)。


复次,三种法摄一切法:善、不善、无记,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谛断、思惟断、不断。复有三种法:五众、十二入、十八界。持如是等种种三法,摄一切法复有四种法:过去、未来、现在法,非过去、未来、现在法;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不系法;从善因法、从不善因法、从无记因法、从非善非不善无记因法;缘缘法、缘不缘法、缘缘不缘法、非缘缘非缘不缘法。如是等四种法,摄一切法。有五种法:色、心、心相应、心不相应、无为法。如是等种种五法,摄一切法。有六种法:见苦断法,见集、尽、道断法,思惟断法,不断法。如是等种种六法,乃至无量法摄一切法,是为一切法。


问曰:诸法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一切众生尚不能得知,何况一人欲尽知一切法?譬如有人欲量大地,及数大海水渧,欲称须弥山,欲知虚空边际,如是等皆不可知,云何欲以一切种知一切法?


答曰:愚痴闇蔽甚大苦,智慧光明最为乐!一切众生皆不用苦,但欲求乐。是故菩萨求一切第一大智慧,观一切种,欲知一切法。是菩萨发大心,普为一切众生求大智慧,是故欲知一切种一切法。如医为一人、二人,用一种、二种药则足;若欲治一切众生病者,当须一切种药。菩萨亦如是,欲度一切众生故,欲知一切种、一切法。如诸法甚深微妙无量,菩萨智慧亦甚深微妙无量,先答破一切智人中已广说,如函大盖亦大。


复次,若不以理求一切法,则不可得;若以理求之,则无不得。譬如钻火以木,则火可得;析薪求火,火不可得。如大地有边际,非一切智人,无大神力,则不能知;若神通力大,则知三千大千世界地边际。今此大地在金刚上,三千大千世界四边则虚空,如是名地边。欲称须弥山,亦如是。欲量虚空,非不能量,虚空无法,故不可量。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欲以一切种知一切法,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佛欲说般若波罗蜜故,种种现神变,现已应即说,何以故令舍利弗问而后说?


答曰:问而后答,佛法应尔。


复次,舍利弗知般若波罗蜜甚深,微妙无相之法,难解难知。自以智力种种思惟:若观诸法无常,是般若波罗蜜耶?不是耶?不能自了,以是故问。


复次,舍利弗非一切智,于佛智慧中譬如小儿。如说阿婆檀那经中:佛在祇洹住,晡时经行,舍利弗从佛经行。是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住,佛经行过之,影覆鸽上,鸽身安隐,怖畏即除,不复作声。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颤怖如初。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无三毒。以何因缘,佛影覆鸽,鸽便无声,不复恐怖?我影覆上,鸽便作声,颤栗如初?”佛言:“汝三毒习气未尽,以是故,汝影覆时恐怖不除。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舍利弗即时入宿命智三昧,观见此鸽从鸽中来,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万大劫,常作鸽身;过是已往,不能复见。舍利弗从三昧起,白佛言:“是鸽八万大劫中,常作鸽身;过是已前,不能复知。”佛言:“汝若不能尽知过去世,试观未来世,此鸽何时当脱?”舍利弗即入愿智三昧,观见此鸽,一、二、三世,乃至八万大劫,未脱鸽身;过是已往,亦不能知。从三昧起白佛言:“我见此鸽从一世、二世乃至八万大劫,未免鸽身;过此已往,不复能知!我不知过去、未来齐限,不审此鸽何时当脱?”佛告舍利弗:“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时有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然后入无余涅槃。遗法在世,是人作五戒优婆塞,从比丘闻赞佛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欲作佛。然后于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无量众生已而入涅槃。”是时,舍利弗向佛忏悔,白佛言:“我于一鸟,尚不能知其本末,何况诸法?我若知佛智慧如是者,为佛智慧故,宁入阿鼻地狱受无量劫苦,不以为难。”如是等,于诸法中不了故问。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