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目录

作者:莺歌 成书时期:现当代 章节:共1部
第一部 风雨欲来
第一章唐玄宗(一) 第二章李隆基(二) 第三章李隆基(三)
第四章李隆基(四) 第五章李林甫(一) 第六章李林甫(二)
第七章李林甫(三) 第八章李林甫(四) 第九章李林甫(五)
第十章李林甫(六) 第十一章安禄山(一) 第十二章安禄山(二)
第十三章安禄山(三) 第十四章安禄山(四) 第十五章高力士(一)
第十六章高力士(二) 第十七章杨国忠(一) 第十八章杨国忠(二)
第十九章李隆基与杨玉环之恋(一) 第二十章李隆基与杨玉环(二)
第二部 龙争虎斗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三部 艰难岁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这场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2。以下是关于安史之乱的详细介绍: ‌一、爆发原因‌ 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内部矛盾尖锐,同时地方权力失衡,节度使权力过大,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此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赋税沉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安禄山作为胡人,因在边境防御上有功绩而受到唐玄宗的宠信,被不断提拔,身兼三镇节度使,权力和野心不断膨胀,最终发动了叛乱‌。 ‌二、战争过程‌ ‌起兵与初期进攻‌: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奉密诏讨杨国忠为名,率兵15万人南下攻唐。安军连败唐军,攻陷陈留、荥阳、洛阳,直抵潼关‌。 ‌潼关失守与唐玄宗逃难‌:至德元年(756年)六月,潼关失守,唐玄宗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诛杨国忠,缢死杨贵妃。不久安军进入长安‌。 ‌唐廷反击与安禄山之死‌:二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廷起用郭子仪、李光弼等著名将领,并向回纥借兵,收复长安与洛阳。安庆绪退守邺郡‌。 ‌相州之战与史思明叛唐‌: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安军史思明降唐后复叛,南下援救安庆绪,大败九节度使军于相州。然后杀安庆绪自立为帝,再次攻陷洛阳‌。 ‌最终平定‌:宝应元年(762年),雍王李适率蕃汉军与回纥兵大败史朝义(史思明之子),攻克东京。安史旧部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归降。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逃往河北,最后穷蹙自杀,叛乱始平‌。 ‌三、战争影响‌ ‌社会经济破坏‌: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北方的经济衰落了,而江淮地区未直接受到安史兵祸。从此之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日益超过北方,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政治格局变化‌: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人口丧失与国力锐减‌: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唐朝的统治基础受到了严重动摇‌。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