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就是专给皇帝的老婆们准备的。
男人在啥情况下会被女人当成宝贝?在没有其他男人的时候。
皇宫内有几个男人?男人数以千计,但生理健全的唯皇帝一人。
皇宫内有几个女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外加三千宫女不是虚传,有些朝代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几倍。
在这种环境中,皇帝还不成了宝贝中的宝贝!对,这就是皇帝所要追求的效果。绝吧?眼馋了吧?慢,先别眼热,咱们还要换一个思路考虑问题。
假如咱们设想这几千名性饥渴的女人是几千只关在宫墙内的饿狼,那皇帝就是唯一的一根肥骨头。再说,一个一生见不到男人的女人——哪怕是个妙龄少女——又哪里是只区区饿狼所能比拟的?怕了吧?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怎么解决这种狼多肉少的现实难题?于是,聪明的皇帝创造出了“宦官”这个灭绝人性的职业。
以前读过好多关于太监的专著,不少专家据典确凿:皇帝后宫里有好多重体力活路,不适应体态娇柔的女子们干,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太监”这种专在皇宫里干重活的职业。
地道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不知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专家们考证出了哪些皇宫内最适应男人干的重活路,还能比床上的活路更累?这是羞答答的在替帝王家遮丑呢。
寺人是宦官的早期称谓。曾有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寺人”这个姓名,是因为阉割后的男人,如同寺院中斩断情缘的苦行僧一般,故而以“寺”名之。
其实,寺人的称谓早在西周时代即已出现,当时中国境内尚无佛教,更无僧人,因而也不可能存在两者类比得名的情形。究其根由,古代“寺”、“侍”两字相通,《诗经。秦风》的郑氏笺云:“寺,又音侍,本亦作侍字。”所以,寺人是因其内廷侍奉的职掌而得名的,“云寺之言侍者,欲取亲近侍御之义,此阉人也。”
宦官,又作“宦者”、“宦人”,是古代官方文书中对宫廷阉臣的正规称谓,历代正史为阉人作传,多称“宦官传”或“宦者传”。从“宦”的字义分析,本应包括臣隶及仕官在内,通常人们所言宦海、宦途、宦游,其实仍旧是由“官”而言的。宦官或宦者成为宫中阉人的专称,是汉武帝之后的事。
说一句题外话,中国不愧为文明古国,例如:汉朝人将处宫刑的地方称为“蚕室。” 一个诗意十足的名字,一个丑陋的蚕变作美丽蝴蝶的地方。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时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为什么这样说呢?唐甄解释道:他们长得臃肿,弯曲,好似长了瘿结,鼻子里呼呼作响,如同牛和猪一样,因此不像人的身体;他们长着男人的颊骨却不是男人,没有胡须却不是女人,虽然面如美玉却没有一点生气,因此不像人的面容;他们的声音好像儿童一样稚细却不清脆,好像女人一样尖细却不柔媚,你说它嘶哑但又能成声,你说它如猩叫但又能成人语,因此不像人的声音;他们可以很爱人,也能下毒手害人,当他们怜悯你时流涕而语,而当他们憎恶你时,则斩杀如草,因此不像人的感情。
关于太监起源的时代,无法确定,但据传在西方是一位美丽贤妃所创,而东方则是在古代君主专制形成时期就开始了,这个时期大致都是在公元前8 世纪左右。
我国皇帝智慧地利用并发展了这个伟大的发明,因为他发现阉人能多少解决一点后宫内狼多肉少的难题,又不至于给尊贵的自己戴上数不清的绿帽子,太棒了!以后在床上陪我老婆睡觉,就是你了。
这充分显示了咱们中国皇帝的伟大与宽容,把宦官配备给自己的妻妾们,既能睁一眼闭一眼地体现了丈夫的爱心无限,又能毫不脸红地在朝臣面前挺直腰杆,哈哈,让全国人民羡慕去吧!
大家现在可以理解了吧?所以,曹操看透了何太后是绝不可能对宦官们动杀心的,就是喂一条狗日子久了都会产生难舍难分的感情,更何况与自己朝夕相处、关系暧昧的宦官?
当然,何太后不会用说不出口的理由教育自己的兄长,她这样义正词严地训斥大将军:“宦官管理禁省,是汉家的制度,不能说变就变。况且先帝尸骨未寒,我怎能同士人一起共事呢?做人要讲良心,没有诸常待的提携扶保,哪来得我们何家今天的富贵?”
这下使大将军何进陷入了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两难境地。